修复矿山3万多亩,完成营造林面积468万亩,2020年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4.1%;实施“三环”暨环城区、环县城、环村林建设,编织环城生态林网,累计完成廊道绿化总里程3158公里;建成水系绿色长廊,开展“千村绿化”工程,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57个……如今,走进滏水之畔的邯郸,从城市到乡村,所到之处,无不荡漾着令人陶醉的绿意,到处是绿树成行,遍地是芳草如茵。
邯郸市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2013年谋划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,2017年正式编制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,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建设,把城乡绿化与产业发展、城市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,全面开展森林网络、森林健康、生态福利、生态文化等建设,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,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绿美邯郸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活化载体做足绿色文章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,该市坚持以扩大绿化总量、提升绿化质量为重点,改善城乡生态环境、增进人民福祉。突出山区绿化,在做好深远山区飞播造林、封山育林工作基础上,采用鱼鳞坑加育林板的栽植模式确保成活率,目前已打造丛台区紫山公园、武安市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、峰峰矿区万亩秀林等。突出村庄庭院绿化,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营造庭院深深、绿树成荫、村在林中、人在绿中的美丽宜居乡村。突出廊道绿化。坚持“高大密厚彩”原则,对高铁、高速、国省干道路段,高标准补植补造,打造生态景观绿廊。突出主城“鲜花扮城”绿化,连续两年开展“鲜花扮城”行动,提升城市颜值,今年已种植各类花卉13.5万株,栽植花灌木10万余株,打造了人民路玉兰花街、赵都路海棠花街等特色街道。
城乡共筑全域生态体系。该市按照“一屏一圈一轴、十廊串城联网、百镇千村多园”的生态建设布局,坚持西部山区扩绿量、城区及周边提绿质、东部平原增绿效,突出“文化+绿化”“绿网+水网”,努力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式的全域生态体系。开展矿山环境治理,修复矿山面积3万多亩,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,打造了武安国家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,涉县圣福天路成为千里旅游通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实施城郊生态屏障工程,围绕紫山、佛山、九龙山、康湖、西湖、沁河“三山两湖一河”,全力推进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,构建环绕城市的森林生态圈。
生态效益孕育美丽经济。在创森工作中,将城乡绿化与产业发展、城市建设、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,实现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统一。按照“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生产、专业化经营”的原则,逐步形成西部山区核桃、花椒、双季槐,东部平原苹果、梨、桃、文冠果以及花卉苗木等各具区域特色的高效林果产业发展格局。先后打造了魏县鸭梨,涉县、武安核桃、花椒,永年葡萄等优势产业。同时,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、养殖、旅游、休闲、康养等生态产业,全力推动森林旅游特色乡镇、特色村建设,建成了馆陶粮画小镇、峰峰药王谷、涉县王金庄万亩梯田、曲周千亩银杏林等一大批优秀森林旅游景点,提升人民群众森林生态福利。(通讯员商利莎)
导读
回放